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想想你的背景,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梦/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歌曲《父亲》
材料二 ……母爱,是最伟大的圣洁的爱。母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母爱是深沉的,蕴藏着丰富的感情,蕴含着不尽的情思;母爱是无穷的,它开放着无数的花朵,它飘荡着不尽的花香;母爱是伟大的,它包含着浓厚的意义,它酝酿着你和我。有一句非常耳熟的歌词:“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啊!母爱是多么伟大呀!我要好好学习,报答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散文诗《母爱伟大》(节选)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一个什么主题?
(2)“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①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我们为什么要疼爱自己的父母?
(3)“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母爱”,是最伟大最圣洁的爱。”
①在这永恒、伟大、圣洁的父母之爱的呵护下,你和父母中间有过“爱的冲突”吗?请列举几种。
②我们与父母的这种“冲突”是怎样产生的?
③我们应怎样化解“爱的冲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中学生?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孝敬父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1日,从曼谷飞往南京的亚航航班上发生了中国乘客与泰国空乘冲突事件。一名女乘客将热水泼到了一位泰国空乘人员身上,随行的男乘客大骂“我连你飞机都炸掉”,最终导致该航班原机返航。新浪微博认证用户“主持人张潇”发微博称,两游客飞机上侮辱泰国空姐,致飞机中途返回曼谷机场,警察直接上飞机抓人,这叫丢人丢到国外了。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材料三:见情景一、二和下面两幅图:

情景一: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广泛征求各省市区、党内外人士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经全体代表讨论并表决通过。
情景二: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带领团队实现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为我国核武器发展战略和国防高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15年1月9日院士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游客行为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针对此类现象需要加强什么建设?
(2)为什么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3)材料三中情景一、二和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什么内容?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准备参加哪些有意义的活动?

(16分,各2 分)根据创设的情境,回答相关问题:
(1)情境一:学校组织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小铭怕影响期末复习迎考,不愿意参加活动。
你的正确做法:
理由:
(2)情境二:你路过食堂门口,正好看到有的同学在洗手后,不关水龙头,任水流淌。
你的正确做法:
理由:
(3)情境三:日本安倍政府否认侵华的言论,激起全体中华儿女的极大愤慨。初三学生晓敏在网络上例举大量历史事实,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行径。
你认为晓敏的做法是否正确:
理由:
(4)情境四: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该日贵池区人民检察院全体工作人员面对国旗和宪法进行庄严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

你认为贵池区检察院工作人员进行宣誓的依据是:
学校开展宪法的学习、宣传活动形式有:

材料一: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材料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APEC蓝”———2014年新的网络词语,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对“APEC蓝”,习大大也看在眼里、听进心里。希望通过努力让“APEC蓝”保持下去,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你怎样理解“经济增长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2)怎样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让“APEC蓝”变成“中国蓝”?

材料一: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材料二:2013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来到曲阜孔府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在听取他们的发言后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怎样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落实我国依法治国的新方针是什么?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3)观察漫画,2014年修改的“史上最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有人说“只要制定了这部法律,我国的环境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