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某校九(1)班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以“亲近社会  学习两会”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通过上网收集了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下面是摘录的部分内容: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我们要把握好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着眼于保持……
(1)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分别是什么?(2
分)
(2)请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至少各两条  4分)
(3)反腐仍然是今年两会的热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用三个“依然”来形容腐败形势,即“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为中学生,今后你应怎样为抵制腐败现象做出积极的贡献?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经济生活需要法律保障 厉行法治的要求 政治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校15岁学生林某,结识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后因盗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至此李某仍不思悔改,又因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请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林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林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高晓松因醉酒驾车,造成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材料:“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是驾车人必须遵守的起码道德。可是近几年来,有的驾车人道德素质低下,目空一切,我行我素,以至酒驾、醉驾等缺德的行为屡禁不止。有媒体认为,要想交通安全方面的违法现象有所下降,必须加强对市民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1)请你运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
(2)材料一中高晓松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道德和法律关系角度,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解决酒驾问题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小李从小就明理懂事,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校十佳少年。一次乘车时,他发现有个小偷在偷别人的钱包,旁边大人也看到了,却不敢声张,他急了,大喊“有小偷!”正义的群众当场抓住小偷,小偷收到了法律的制裁,小李受到了警察的表扬。
(1)材料中画线处小李前后的行为是有必然联系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2)运用《分清是非》有关知识评价小李的行为并说出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材料:当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啪”的砸在他的头顶,他伸手捡起那个苹果,产生了疑惑:“它为什么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这时,这个苹果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便开始认真研究,也就有了牛顿定律,有了近代物理。
(1)有同学认为:“只要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够发明创造,造福于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好奇心?

我们经常会在招聘会上看到这样一幕:一些大爷、大妈在各个应聘摊位前忙个不停,填写了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他们是来找工作的,其实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子女。此时此刻,他们的子女正在家“赋闲”。他们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录用这样的年轻人吗,为什么?
(2)材料中的年轻人有严重的依赖思想,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认识。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避免使自己成为材料中“子女”那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