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第七条 企业买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第二十五 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材料三: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国营企业在我国全面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其生产经营有何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4分)
(3)据材料三,这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意义?(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 年9 月慕尼黑会议后,张伯伦回英国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二 1939年7月24日,英日双方签署了《有田—克莱琪协定》,规定:英国“完全承认”日本造成的“中国之实际局势”;承认日本在其占领区内享有“特殊之要求”;允诺“凡有阻止日军或有利于日军之敌人之行动与因素”,英国“均无意加以赞助”。
……1941年3~12月美、日进行秘密谈判,谈判中美国承认伪满政权,同意日本延缓从中国撤军等。
材料三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丘吉尔回忆录》
(1)对于慕尼黑会议毛泽东说,张伯伦是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请用1938年到1940年的史实来证明毛泽东的评价。
(2)《有田—克莱琪协定》又被称为远东慕尼黑,请分析其实质。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对比,英国的政策发生什么变化?各举一个战例说明英国在“陆地上、天空中”与德国作战。
(4)材料二中美国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中国,但中国的抗战却对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起积极作用。试分析1941年的中国战场对苏德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所起的作用。
20世纪初,德国极力改变现状,积极备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
英国 |
沙俄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美国 |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
2.6 |
6 |
16 |
1 |
38 |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
3 350 |
1 740 |
1 060 |
290 |
30 |
30 |
殖民地人口(万人) |
39 350 |
3 320 |
5 550 |
1 230 |
1 920 |
970 |
材料二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
德国 |
俄国 |
法国 |
英国 |
军费开支增长率 |
270% |
110% |
80% |
19% |
材料三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1)依据材料—,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为此,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右图是坐在轮椅上的一位美国的总统。1932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在就职时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1936年他又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请回答:
(1)这位总统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
(2)根据上文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
(3)这场战争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请指出联邦德国、日本在其影响下建立的社会经济体制。
(14分)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今天,儒家学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材料一:
图1孔子 图2董仲舒
(1)图中二位历史人物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指出其主要观点?
材料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
(2)材料二、三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材料四:“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思想又有何不同?
材料五: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
(5)儒家思想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后来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同时又指出:“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材料五: 1921—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的发展情况
年份 |
谷物产量(万吨) |
播种面积(万公顷) |
大牲畜数(万头) |
1921 |
3 625 |
9 030 |
8 040 |
1922 |
5 030 |
7 770 |
6 990 |
1923 |
5 659 |
9 170 |
6 510 |
1924 |
5 140 |
9 810 |
|
1925 |
7 247 |
10 043 |
18 920 |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列宁认为“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依据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
(5)材料五反映的现象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