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 “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每优容之。前后匡谏讽刺,多所宏益。
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祖责其后(降服) B.万夫手(收)
C.陛下万机(废除) D.诚非所(应当)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   )

A.遂笑释之旗尾略不沾湿
B.后从猎高陵相与步中庭
C.实谓惩奢淫恕乎
D.今于隋宫内忘路远近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苏世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l分)
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乙】兴尽而返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①,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②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
【注释】①眠觉:睡觉醒来。②宿(xiǔ):一夜。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人鸟声俱()(2)是日更()
(3)饮三大白()(4)夜大()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是日定矣②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B.①湖中得更有此人②且置土石
C.①下船②徐公何能君也
D.①人问其外户而不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译文:
甲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的高洁情怀和的生活态度。乙文则从语言和动作两方面刻画了王子猷的性格。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下列划线字
不亦乎()人不知而不()
不习乎( )死而后()
把下列句中“知”字指代内容的相应代号填写在括号里
(1)人不知而不愠 () (2)温故而知新 () (3)是知也 ()
A. 通“智”,智慧 B. 了解 C. 知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传说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还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教育思想?(请你举出一个)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使:
(2)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文:
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忆童稚时人各复延至其家
B.项为之以弱为
C.喷以烟清风
D.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趣学而时习
B.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请从
C.为之怡称快胡不已乎
D.丛草为林不疾也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