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 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
| 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
| 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
| 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
|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 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
|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
|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
|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A.天行有常 | B.人性本恶 | C.礼法并重 | D.民水君舟 |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