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 |
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
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 |
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
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
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 |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 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
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A.秦汉 | B.隋唐 |
C.魏晋南北朝 | D.明清 |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君权神授 | B.格物致知 | C.心外无物 | D.天人感应 |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 B.《人间喜剧》 |
C.《母亲》 | D.《老人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