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请回答:
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D组人物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巨大的理论贡献,试各举一列。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

项目
1949年
1952年
比1949年增长%
工农业总产值
466亿元
810亿元
73.8%
国民收入
358亿元
589亿元
57%

材料二:1967~1968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
财政总收入
1967年
2104.5亿元
419.4亿元
比上年下降
10%
25%
1968年
2015.3亿元
361.3亿元
比上年下降
4.2%
13.9%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总产值
24000亿元
7.18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48.6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出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4)综合三则材料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有何经验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恢复、健全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最初是恢复或建立起包工制,即包工到人、包工到组或计件包工……稍后改包工制为划分固定作业组,包工到组、包产到组、联产计酬,把责任、权利和利益结合起来……后来,在一些地方进一步发展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是农村基本核算单位,包产部分由基本核算单位统一分配,超产奖励、减产受罚。包干到户同样是以户为承包单位,它同包产到户的区别在于农户承包的生产责任所得到的劳动成果中扣除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的上交公共积累等费用后,全部归承包农户。
请回答:
(1)农村生产责任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
(2)它的发展形式如何?
(3)它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1)上文出自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决议?
(2)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根据上述精神,会后在农村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以“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成效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记者进一步直率地问(荣毅仁):“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凯歌行进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2)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认识荣毅仁所代表的阶级的?据此采取了什么政策?
(3)荣毅仁的得失论反映了什么?

阅读下列经济发展状况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材料二: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在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1913年对比:

项目
增长幅度(%)
工业产量
500
生产资料生产
900
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
1900
机床、汽车、拖拉机、航空、化学工业
建立起崭新的工业部门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从两段材料之间的联系,说明材料呈现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2)材料一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联已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苏联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