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中国古代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职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形成了以“王都——郡城——县城”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城市的商业、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政体变革和经济的进展,使我国的城镇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等级规模结构。除此之外商品经济的活跃、封建土地拥有量差别的加大,使当时出现了“万室之国,千室之都”的等级联系……如此,出现了大中小城市,推动了城市的扩大与发展,不再受分封制的限制。城镇系统等级愈加清楚、明朗。
材料二 宋朝时期,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城市……浙赣地区的小县横峰县(旧名兴安),当地民谚云:“小小横峰县,两家豆腐店,堂上打屁股,四门都听见。”由于它是县治所在地,这个县城当然属于城市一级,而附近的全国四大镇之一的景德镇、江西四大镇之一的河口镇,却非行政驻地,只能归于市镇一类。
材料三 在太湖周边地区,明清两代千户规模以上的市镇,至少有54个……湖州府邻界的嘉兴府桐乡县鸟青镇,是江南第一大镇。其疆域范围已超过了湖州、嘉兴二府的府城,自然要比桐乡县城来得庞大,颇具“府城气象”。其行政管理上曾设有高于县官的通判和同知。苏州府吴江县的盛泽镇,也是首屈一指的大镇。由于经济上的繁荣,政治地位也显得日渐重要。到乾隆五年,吴江县丞就移驻于此,遂称“巨镇”。嘉兴府嘉善县的县丞与主簿都不驻县治,分别驻于西塘镇(亦称斜塘镇)和风泾镇(即枫泾镇),以加强对县境边区的控制与管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时城镇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宋朝时期划分城市和市镇的标准是什么?这种情况在材料三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中市镇职能变化对明清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揭晓(1 999.9)

请完成:
(1)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些贡献?
(2)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
(3)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4)如果你准备写一篇有关上述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哪些类型?(任意举出两种即可)
(5)作为青年学生,应该从上述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两位东西方先哲为建设理想社会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孔子亚里士多德
(2)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诣的核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揭晓(1999,9)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请回答:
(1)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那些贡献?
(2)请你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3)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2008江苏卷,历史,24B)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