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
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年 |
1938年 |
1973年 |
|
英国 |
13.3% |
28.8% |
41.5% |
法国 |
8.9% |
23.2% |
38.8% |
美国 |
8.0% |
19.8% |
31.1% |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法国
A.封建势力强大 | B.资本主义水平不高 |
C.资产阶级妥协 | D.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巨大 |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 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