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题。
松树赞
①当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驱车前行时,总能看见宽广的道路两旁有许多树木,而它们都被盖了一层洁白的雪花,像穿了一件白色的大衣。叶子早飘落了精光,是洁白的天堂。你要是刚来我们北方,一定会被这银妆素裹的北方特有的景色迷住,然而在北方生活了一辈子的我,早已习以为常。看惯了这单调的白色,难免会使自己的眼睛有些疲倦和忧伤。
②正当你萎靡不振的时候,在你的眼前,突然,出现一抹的新绿,你会热血沸腾,它点缀这北方的大地。而这新绿就是--松树。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根扎得很深很深,盘结在岩石的缝隙中,四季常青,总能给人带来生命的颜色,带来希望的绿。
③人生,也许是短暂的辉煌,也许是永恒的璀璨。倘若栽下的是昙花籽,那么,你精心培养、细心护理,为开放费尽心思,或者可以欣赏到昙花一现;倘若撒下的是松树的种子,那么,也许在你不经意之中,它已经抽枝发芽,但是要过几十年,你才能一览它参天的姿态。
④如果有人问,你喜欢昙花还是松树,你也许立即就会回答:昙花,即使你从来未见过盛开的昙花之美。可是,你可曾想过,“昙花一现”的美丽背后,又有着多少伤感吗?这美,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凋零的、曾经美丽过的她,只能像普通的谢了的花一般,被丢弃在垃圾堆里。
⑤松树则不同!它虽没有婀娜的身段,没有芬芳远播的本领,但是,它刚毅不阿,没有“力拔山河”的神力决不能使它动摇一星半点;它长青不衰,再过百千年,它依旧会傲然挺立在你的眼前。风霜,不会使它苍老,只能使它更成熟;岁月,不会使它弯腰,只能使它更坚强。
⑥昙花一现的人生,或许能够享受到刹那的快乐;这松树长青的人生,或许大半是苦涩的。但昙花一现,换来的是余生的苦涩;而松树长青,换来的却是永驻的快乐。
⑦有人苦心经营,心计算尽,为了一叠叠印有“人头像”的钞票而不择手段。也许,他们能够享受到短暂的“快乐”,但终究只能在幽幽的叹息声中,在懊悔与遗憾中走完人生的旅途;而有的人,虽然会被别人误解为“大拙大愚”,只有一股“犟劲”,但其实他们拥有着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力量,虽然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而别人一无所知,但却为他永恒的快乐铺好了坚实的路基;虽然仍是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最后,却能在世人的赞许声中含笑走进美好的天堂……
⑧松树,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巍然挺立,之所以能够长青而不衰,之所以受到人们千世的赞颂,是因为他对生命的态度不是亵渎,他不会为换取刹那的快感而舍弃名节。更不会为求名逐利而抛开一切尊严。它,永远是自重的、高傲的挺立着,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
⑨我赞美松树,更赞美如松树长青的人生。我爱松树,更爱像松树一样刚毅坚强的人!
⑩人生如树,一个懂得爱,懂得珍惜的人,他的生命之树不一定茂盛,但一定是青翠的。第一段作者说雪景“单调”,甚至让人产生“疲倦和忧伤”和第二段又写作者因此“萎靡不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写昙花的目的是什么?昙花人生与松树人生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把昙花和松树各比作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揣摩第⑩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人笔下的花木皆有生命,皆有品格。请再写出两种花木(除松树、昙花以外)及相对应的品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麻石老巷豆花香
张晓惠
①九曲十八弯,步步青石板。这麻石老巷啊,倒真个是小桥流水秦砖汉瓦名不虚传。出得巷口,对面的墙边,偌大的遮阳伞下,一矮个中年汉子一豆腐花挑子还有一方窄长的木桌,静静地守候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
②来一碗吧。好咧!只见得他麻利爽落地揭开挑子的木盖,用滚烫的豆花汤烫了碗,老抽、香菜、红胡椒,麻油、味精、细密密的绿蒜茸,一勺子又一勺子,奶白的豆花滑进了碗中,也就是瞬间的功夫,三碗香气四溢、红绿相间的豆花展示在眼前的木质小条桌上。想起儿时,五分钱一碗的豆花美滋滋的童年享受。抬头,接住卖豆花的笑意微微,那汉子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像是看着自家的孩子。
③豆花好卖吗?汉子一脸的笑意:好卖,都卖了三四十年了!抬头细打量,矮矮的个头,款式陈旧的皮衣,红黑的面庞。汉子笑了:我今年七十啦!赶忙站起:老师傅贵姓?坐坐坐,敝姓王。一天有多大的利润?四五十元吧。
④这豆花啊,成本小,南来北往的人多,好卖。早晨,排着队等呢。你们看过电视上我的豆花挑子吗?放过的。你们是来看百年的红山茶还是寻千年的绿古槐?它们可比我岁数大多了。我的豆花摊子小,但来过多少名人呢。邓小平的大女儿邓林,来吃过我的豆花,她是回家乡的,她应该回来看看的,她在我们这插过队的嘛!还有那位82岁的台湾商人,有钱人哪,省里多少大官陪着,喏,也是坐在你的位置上,对,就在这方小桌上喝的豆花。
⑤你们说五分钱一碗?那是毛泽东年代的事儿了,一家子,就靠我卖豆花才养大了两个姑娘一个儿子。现在,儿女都有钱啊,大姑娘包了150亩水田,养的蟹啊,鱼啊,想吃就拿点来,每年腌鱼吃到菜花黄啊。儿子在工厂,小姑娘家有个门市呢。孩子们有钱我日子也好过啊。你们说七十岁了还不歇歇?还真是歇不下来呢。我这豆花好吃吧?我家不做豆腐,浆水只做豆花那才是真好吃。你们不懂吧?辛苦?不辛苦。从前是石磨,寒来暑往,夜里两点钟就要起来磨豆浆,现在是电磨嘛,快啊,早晨五点钟起来就行了。七点钟,太阳升起来了,我就在这儿了;晚上,星星升起来了,我才回家。哎,在这儿几十年了,这条老街路口拆了建,建了拆,不变的,就是一粮站一医院一饭店,还有啊,就是我和这豆花挑子了!这白墙黑瓦青石板都认识我,我也认识它们呢!
⑥老人笑微微地,说着笑着,笑着说着。老人真的不见老,个儿不高腰背挺直,头发黑乌乌的,满面红光,笑的时候眼角才有一点点溢满了知足的笑纹。
⑦一碗豆花余味无穷,再来一碗!好咧!瞬间,红绿相间、香气四溢的豆花,白生生幼滑滑地又绽放在青瓷大花碗,绽放在我们眼前。
(选自《扬子晚报》).本文在行文结构、情节安排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从第4段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这表现了汉子怎样的心理?
.你怎样理解第5段划线句中的“辛苦”与“不辛苦”?
.第2段和第7段的划线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请就其内容和表达效果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哈欠声声 益处多多
当你疲惫不堪或者睡意向你袭来时,你会不由自主地作出以下动作: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打哈欠。科学家曾用超声成像技术探测胎儿的神秘世界,发现怀孕12周的胎儿就会打哈欠了。
生物学家研究打哈欠,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哈欠中枢”。当一个人受到劳累、睡意与睡醒等因素的刺激时,体内导致打哈欠的相关分子就会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指令”,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指令”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
如果你感觉某种场合或时刻不宜打哈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紧咬牙关来抑制。不过,打哈欠的过程运行得不顺畅,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一个哈欠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暂,不过六秒钟左右,其生理上的作用却是很显著的。在这期间,打哈欠使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研究人员对一些志愿者进行测试,发现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博得别人好感。
至于一打哈欠就泪水汪汪,科学家认为这与大笑、打喷嚏时流泪的原理完全一样。人眼睛里的泪腺分泌眼泪,眼泪通过鼻泪管排出,故而平时人是不会流泪的。但在打哈欠时,口腔及鼻腔的压力增大,阻挡了鼻泪管排泄泪水,泪水流不下去,便积在眼睛里,人就变得眼泪汪汪的。
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起哈欠来。难道打哈欠有传染性?确实如此,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换句话说,打哈欠的“传染”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心志模仿”。
哈欠的“传染性”,可以帮助失眠者度过睡眠关。有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特殊之处在于这个头像一直在甜甜地打着哈欠。失眠者只要看着这个头像,不一会儿就会打起哈欠,进入梦乡。
打哈欠看上去虽不雅,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每打一次哈欠,必有深沉悠长的吸气,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另外,打哈欠时咽部肌群及面部几十块肌肉随之收缩,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高大脑活力,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
不过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一且经常不由自主地频繁打哈欠,就应及时向医生求助,万万不可大意,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临床医生观察到大约有70%~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哈欠越频繁。意味着大脑缺氧越严重。、请用作诠释的方法说说哈欠是怎样产生的。(3分)
、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益处?(3分)
、“临床医生观察到大约有70%~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一句中加着重号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恃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且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子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巳经汗流浃背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巳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这祥,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
、“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章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会让“我”不安。
、“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宇。(字数在50字左右)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
cōnɡɡ 1ónɡɡ(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显自我之美:读《伯乐就是你自己》完成后面的答题。
伯乐就是你自己赵锁仙
①慧眼识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 A。”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有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就是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在帮助弟弟成才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的,最终她们天人都以自己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文坛。贾平凹也好,勃朗特三姐妹也好罢,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予了众人。他们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 “ B”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 C”,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是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喟叹命运的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埋没,努力地去发现自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⑦最后我们想用一首打油诗来与朋友们共勉:坐等伯乐事难成,等来等去一场空。毛遂成名千古事,伯乐就是你自己! 、写出文中A处的名句、B处的典故和C处的俗语。
、我们常说要做新时代的年轻人,特别在人才辈出的时代更应如此。读过此文后,你觉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应该怎么做才会适应未来的发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想法。
、为论证观点,第⑤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⑥段划线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喟叹命运的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文章最后引用打油诗,有何妙处?请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