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知识(共12分)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未量(轻易)云气,负青天(直上云霄)
B.岂得杀身自(献出)秦贪,其强(凭借)
C.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特意) 与秦相较(倘若)
D.此言之(适宜,得当)岂伶人也哉(只,仅仅)

下列各项的划线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A.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B.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
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梁君臣之首 ②琴书以消忧 ③谨拜表以 ④此天之我 ⑤朝夜弦,为秦宫人
⑥单于其节   ⑦亦使后人而复后人也  ⑧则获邑,大则得城  ⑨垣墙周庭 
⑩宾主尽东南之

A.①⑤⑨/②④⑥/③/⑦/⑧⑩ B.①⑤⑥/②/③④/⑨/⑦⑧⑩
C.①⑤/④⑨⑧/⑥/②③/⑦⑩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⑧⑩

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垣墙周庭,当南日(表目的的连词,来) 勇气闻于诸侯(用)
B.其远无所至极耶(表因果关系)臣以神遇不以目视(表并列关系)
C.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苟以天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D.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彼奚适也(将要)

下列各句中固定结构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难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为什么要……呢?)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难道是……吗?)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因此)

下列各项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5-10小题每小题2分)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畚为业鬻:卖 B.及坚位僭:超越本分
C.时论颇以此之少:轻视 D.课农桑,教以廉耻劝:规劝

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太区区/转猛为始平令 B.渐愁煎迫/百姓未公心故也
C.陛下不臣不才/路幽昧险隘 D.惟草木零落兮/怀佐世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略不与交通 B.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结发同枕席
C.自可断来信/时始平豪右纵横 D.多谢后来人/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

下面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其见重如此 B.少游于邺都/非为织作迟
C.敢不甘心鼎镬/久久莫相忘 D.恐年岁之不吾与/仕宦于台阁

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B.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C.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D.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见桓温时,不拘小节,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徐统想招纳王猛为己用,而王猛胸怀大志,没有答应。苻坚听说王猛的名声后派人招来,两人一见如故,志趣十分相投。
C.王猛做了始平令后,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招来有司的弹劾。囚车把他押解到监狱后,由苻坚亲自审问。
D.王猛认为自己被信任,就应不辱君王之命,严明法制,明察好坏,把残暴势力消灭光。苻坚听后称赞了他。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
②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
(2)从文中找出能直接体现王猛“细事不干其虑”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却。巡抚宋一鹤上其功。副将张一龙善兵,文岐重之。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文岐会二将,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时警报日急,人无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天子守孤城三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固守计。
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柳圈为信。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事闻,赠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许文歧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文甚之倚:倚重 B.副将张一龙善兵驭:治理
C.时警报日急,人无志固:原的 D.炮不得发,遂被执:逮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请于上官贷之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
B.吾天子守孤城三载矣固守计
C.夺大纛还含笑
D.杯酒释之,始无患柳圈为信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
B.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
C.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
D.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以黄州知府的身份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并且在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
B.许文歧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以大局为重,最终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在固守城池时,因天气恶劣而被敌军俘获。张献忠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囚禁起,但他后又因密谋起事被杀。文歧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仆卿。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
(2)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
(3)世之奇伟、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①,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拥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苗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B.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采纳
C.命偏师,精卒数千别:另外 D.善文咏,工尺牍之敏属:通“嘱”

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
①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②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
③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⑤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⑥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

文言文阅读。
名实篇
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①,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其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②,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④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⑤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注】 ①童竖:童仆。②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③ 燕:通“宴”, 宴席。④ 触涂:处处。⑤迒háng,(鸟兽的)脚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但察之未耳熟:熟练
B.日欢谐竞:整.从头到尾
C.迁为泗州别驾及:等到
D.岂不哉弘:伟大

下列句子,全都是“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① 伯石让卿,王莽辞政② 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
③ 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④ 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⑤ 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⑥ 四海悠悠.皆慕名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
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思法。
C.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
D.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的原因是一方面可以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①,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拥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苗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B.无远略之意,不能纳竟:最终
C.今且宜大将勒:约束
D.命偏师,精卒数千别:另外

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
①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
②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
③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
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⑤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⑥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2)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