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①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②,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①缪(miù):假装。②裈(kūn):裤子。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从者谢吉谢:拒绝 |
B.临邛令前奏琴曰奏:弹奏 |
C.长卿第俱如临邛第:只要 |
D.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更:轮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赀为郎②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
B.①因病免,客游梁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C.①相如与俱之临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①卓王孙闻而耻之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相如在朝廷做武骑常侍期间,孝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司马相如就借口有病而辞了官职,旅居梁国。 |
B.卓家的宴会司马相如本不愿去,后由于临邛县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强前往,而这次宴会恰恰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爱情。 |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卓王孙十分生气,不愿在经济上给以资助,后两人买了一间酒店来维持生计,生活倒也平静。 |
D.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谋生,感到耻辱,后由于兄弟及长者们的劝说,还是资助了他们,使女儿女婿成了富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译文:
(2)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译文: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阅读《晏子使楚》片断,完成后面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熟悉外交事务的人 |
B.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停下来 |
C.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集中注意力 |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曰,何为者也?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B.学不可以已 |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
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 |
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擅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及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 |
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为人严肃,楚王反自取其辱。 |
翻译(共9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注: 耆硕:年纪大,品德好。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由高处到低处。 |
C.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
D.哀吾生之须臾 |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
C.慨叹人生无常。 |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
C.阐明无欲则刚的道理。 |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抒发悲观的情绪作铺垫。 |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 文 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 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3 分)
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和。
文中的“疏隽”和“深婉” 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和。
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浃:浸透 |
B.帅将士朝之帅:带领 |
C.朋友失意,尚可谢谢:道歉 |
D.庭凑拔刃弦弓以逆逆:反叛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竟以复国微以自文于君亲 |
B.为父兄除害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贼围张巡于雍丘若亡郑有益于君 |
D.召入谕之曰虽董之以严刑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