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哥拉(普罗塔戈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专制主义分别是
A.墨家、儒家 | B.法家、道家 |
C.儒家、法家 | D.道家、儒家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一古代的四言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它出自于
A.《诗经》 | B.《离骚》 |
C.《唐诗三百首》 | D.《宋词三百首》 |
下图是《孔子问礼于老子》。下列属于道家学说的是
A.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B.“无为”“逍遥”“以无事取天下” |
C.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
D.制天命而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