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干燥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同时瓶壁上有小水珠出现。请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会观察到 ,原因是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1)丙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现象是,该实验证明一氧化碳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2)证明一氧化碳存在的另一个现象是,气囊的作用是。
(3)综合考虑之后你认为要完成该实验探究,相关装置的连接顺序应该是 。
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实验一 |
取样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
猜想二:不成立 |
|
实验二 |
猜想三:成立 |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写出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
小雪同学想制作“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g。
(2)配制溶液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
B.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
C.用玻璃棒搅拌,加快固体溶解的速度 |
D.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
(3)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小明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填“偏低”、“偏高”或“无所谓”)。
(4)配制好溶液后要装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标签。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指仪器名称:a;b。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Ⅰ;Ⅱ。
(3)写出实验室选用A和E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类型。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填序号)。
Ⅰ.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Ⅱ.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焰心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Ⅲ.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Ⅳ.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装置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若装置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Ⅰ.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Ⅱ.减慢液体滴加速度
Ⅲ.加热反应物
Ⅳ.降低液体反应物浓度
B装置还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仪器名称 |
长颈漏斗 |
小试管 |
锥形瓶 |
装置内的药品 |
大理石 |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
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物,在受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另外二种氧化物。某校兴趣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常用试剂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水。
(2)对分解产物中的另外二种氧化物进行假设和验证:(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
假设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假设一: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现象是 |
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
假设二: 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
A中的现象是 |
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写出A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3)下表是根据“假设二”设计的甲、乙两套实验方案,请指出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
方案 |
步骤 |
不足 |
方案甲 |
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 |
|
方案乙 |
先点燃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 |
查阅资料后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实验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