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题。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 B.水源充足 |
C.陆路交通方便 | D.水路交通枢纽 |
读中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径流入海水量季节分配统计,回答下列各题。
海域 |
入海径流量(108m3) |
入海径流量季节分配(%) |
|||
春 |
夏 |
秋 |
冬 |
||
① |
782.5 |
10.6 |
72.6 |
13.6 |
3.2 |
② |
4744.8 |
12.7 |
28.7 |
43.9 |
14.7 |
③ |
892.3 |
14.4 |
45 |
32.1 |
8.5 |
④ |
12173.2 |
22.9 |
39.3 |
27.5 |
10.3 |
代表东海的是
A.①海域 | B.②海域 | C.③海域 | D.④海域 |
不同海域的径流入海水量季节分配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雨带推移 | B.气温变化 |
C.流域面积 | D.补给类型 |
读我国某大河河源区地理环境某些要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997年与1987年比较,该河流河源区
A.荒漠化明显加强 | B.扎陵湖、鄂陵湖面积明显减小 |
C.河源水量明显减小 | D.河源区河流流量变化趋于平缓 |
产生如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逐年减少 |
B.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 |
C.人类活动导致草场遭到破坏 |
D.人口大量增加,大量抽取地下水 |
读我国某山地西坡(实线)和东坡(虚线)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山地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可能是
A.热带草原 | B.亚寒带针叶林 |
C.温带落叶阔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该山东、西坡降水量相差最大处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A.300米 | B.500米 |
C.800米 | D.1000米 |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
A.①地为河谷 | B.②地地势低 |
C.③地为河谷 | D.④地为山脉 |
②、④两地的最小温差接近
A.8℃ | B.4℃ |
C.12℃ | D.16℃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分析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图例数值的单位最可能是
A.℃ | B.人/km2 |
C.mm(降水量) | D.m(海拔) |
城市②周围有大面积地区数值大于400,对其原因的分析,准确的是
A.位于沿海,对外交通便利 |
B.地处亚热带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宜人 |
C.盆地地区,人员外出困难,聚居于盆地内 |
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农业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