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
|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
中国曾有过海洋文明,但后来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 A.古代中国缺少开拓意识 | B.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
| C.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 | D.“重农抑商”观念 |
有人曾评价说:“人们通常说中国从此觉醒,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后于若干国家。他们也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促使“中国从此觉醒”的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 B.中法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 结论 |
依据 |
|
| A |
到过 |
1498年葡萄牙人已经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 |
| B |
到过 |
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途经印度 |
| C |
没有到过 |
麦哲伦在船队到达印度前死于菲律宾 |
| D |
待考证 |
在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查阅麦哲伦在环球航行前的资料 |
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而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佣几十名法国工匠。1869年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此材料表明( )
| 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
| B.船政局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初衷 |
| 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
| D.船政局创办以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 |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
| B.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
|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外来技术的传入 |
| 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