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背景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瓷器由商代原始瓷发展到东汉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历经了原料配制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单色到多色、烧成温度由低到高、工艺技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断进步。装饰艺术由“素瓷”到“彩瓷”、单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长期演变,为现代瓷器艺术百花竞艳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2)请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为什么能够蓬勃发展?对我们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有什么启示?
从今年下半年起,全国开始实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阶梯电价,是指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段或分档次定价计算费用。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递增电价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这些年来,电价市场化改革步伐大大加快,科学合理和公开透明的政府定价制度初步建立。发改委还将积极稳妥推进电价市场化进程,拟继续优化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减少交叉补贴,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引导用户合理用电的电价体系。有人认为“实行阶梯电价在国外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我国照章采用就可。”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迈进的历史节点上,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单位能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典型示范、舆论引导的作用;能想大事、议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能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精心确定主题、设计载体,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深入开展。
(1)结合材料一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单位的做法。
材料二: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不但体现了实事求是,审时度势,正确正视和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更加体现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稳中求进,既是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总基调,更是对经济工作的总要求。稳从何体现,进从何做起,明年的主要任务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即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结合材料二,分析“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材料一: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1)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简要说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二: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应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
2012年7月1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6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同非洲各国的非盟等地区组织关系深入发展,中国同非洲多个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战略对话机制,支持非洲国家自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支持非洲一体化建设。
材料二:中国对非援助稳步增长,为非洲国家援建了100多所学校、30所医院、30个抗疟疾中心和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兑现了向非洲提供15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的承诺……中非双方在联合国改革、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等重大问题上密切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非洲国家的发展?
2012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查通过了财政部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7月11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开了此报告,并同时公布了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等17张全国财政决算表格及说明。按照程序,中央部门预计将向社会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并同时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
但随着中央部门晒三公,“三公经费”数据公之于众,赢得的不是公众的理解,而是更多的猜测和质疑。国家审计署认为,一切都是因为中央部门晒三公的账目数目依然神秘,三公消费依然不够科学合理,而且对于三公消费的问责也缺位。
(1)依据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材料中体现了哪些监督形式?
(2)请简要回答政府“三公”信息公开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