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某企业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12元,产量为10万件,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
A.12元、8元、 120万元 | B.12元、8元、180万元 |
C.8元、12元、180万元 | D.8元、12元、120万元 |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这表明()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B.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 |
C.社会存在是指导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
D.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办事情一定不能按照常规进行 |
B.合理的想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
D.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
明确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是由_____决定的。()
A.思维规律的特点 | B.事物的客观性质 |
C.综合分析的要求 | D.认识的根本任务 |
“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 B.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
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 D.人的主观能动性 |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组成部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结
④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