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三宇经》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
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四】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
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
至儿女、弟弟:郭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
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
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
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材料五】 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
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那么,作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五、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六】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列举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的努力。
(3)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顾炎武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儒学进行取舍给社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
(5)根据上述材料,对于儒学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应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三星堆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有两种旧式金融业,一是票号,一是钱庄。票号业务既以汇兑为主,它的利润的主要来源自然是汇水。除汇兑外,“票庄老板与官僚结交私情,便将公款暂存票庄,不得行息”。放款给钱庄主要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1891年9月9日,户都奏准清廷制定了“息借商款办法”六条,从此,票号即以长期贷款形式贷款给清政府。票号的高利贷性质及其与封建政权的关系表明它是封建性的金融机构。票号的封建性也表现在它的组织机构上。它具有严格的帮派性质。
材料二一般说来.钱庄最初的业务是经营银钱的兑换,进而经营由这种兑换引起的存放款业务。钱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但是,钱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也有帮别。鸦片战争后。钱庄成了受帝国主义操纵的买办的商业高利贷剥削网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掌握在帝国主义银行手中。钱庄的投机性比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要严重得多。当八十年代初官督商办的采矿业纷纷集投创办时,钱庄即参与了股票的投机活动,它们纷纷以资金购买股票。“以致举国若狂”,而当1883年底金融危机来到时,却又“倒闭纷纷,逋逃累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材料三随着银行的开办,传统与近代两类金融业开始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钱庄、票号的数量急剧减少,其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也日渐削弱。以山东为例,据统计,1912年山东全省共有钱庄977家,……1926年596家,形成明显的递减趋势。国民政府建立后所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对旧式金融业形成了更加严重的打击,以周村为例,该埠金融业素以钱庄、票号为主,利用“两”、“元”兑换获取利益是当地钱庄、票号的主要业务之一。但在30年代初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之后,兑换业务被夺,营业萧条。钱庄、票号数量也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钱庄的资本总额明显下降。周村钱业最盛时,资本总额曾多达600万银两。但到1933年,所剩几家钱庄的总资本尚不足70万元。周村钱庄衰退与该埠银钱业滥发“角票”、“吊票”等纸币,造成挤兑风潮有关,一些钱庄遂因保证金不足而被迫倒闭。……新旧金融业及钱庄、票号与银行的竞争是钱庄衰退的重要原因。钱庄、票号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因而在与近代银行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杨天宏《钱庄、票号与银行并存的中国近代金融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清末票号的主营业务和利润来源?
(2)据材料一、二,比较清末票号和钱庄的相同点?
(3)据材料二,清末钱庄具有哪些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票号、钱庄等旧式金融业在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原因?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角度一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角度二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角度三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是指什么运动?作者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还是“暴力反洋运动”?根据材料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务实主义”的突出表现?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综上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竞争。”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
——摘编自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历史上阿拉伯哈里发征服波斯萨珊王朝的关键性一战),双方因领土、宗教、民族、领导人的野心等复杂因素而爆发,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l8曰,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结果两败俱伤,它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计划推迟至少二十年。
材料二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火,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联合国安理会第598号决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决两国矛盾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