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回应些什么,都已暗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14年之间的机遇里。”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一战的发生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 |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盛行有关 |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全球性破坏与代议制的完善有关 |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继承发展了自由主义的学说 |
“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
A.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 B.“一五”计划的特点 |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 |
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国家干预经济 |
B.“严重缺点”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自由放任政策 |
C.国家成为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 |
D.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
A.维新思想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马克思主义 |
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
纪事 |
1918年 |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
1932年 |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
1937年 |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
1938年 |
香港版出刊 |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