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国人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败、败坏和毁灭不幸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这表明
A.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人道 |
B.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C.鸦片贸易加剧了清政府的腐败 |
D.鸦片贸易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 |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 B.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
C.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 | B.轮番而治 | C.三权分立 | D.依法治国 |
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 | B.春秋战国 | C.秦朝 | D.西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