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关于新航路开辟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当地居民都跑来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个人都带些东西。”
“我在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首次航行日记
材料二、(如图)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关于哥伦布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2分)
(2)从材料一中找出能准确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本质的一句话。(2分)
(3)结合材料二想一想,除哥伦布之外,新航路开辟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航海家,他们各有怎样的航海探索或发现?(4分)
(4)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美洲500周年。当时,欧洲国家热烈庆祝,为其树碑立传,而美洲国家则大力谴责,这不同态度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
(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3)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小明向外国朋友介绍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请你帮助他完成对中国四大发明的介绍,好吗?
造纸术──西汉早期已有用麻做的纸, 东汉时期,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利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这种纸逐渐普遍使用。造纸术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著名君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2)材料二中的被唐太宗称为“人镜”的是谁?
(3)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推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出唐太宗时期,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具体史实(举一例即可)。
(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唐玄宗时期也曾出现过政治比较清明的统治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作什么?
综合问答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今天,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光辉而艰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科技飞速发展、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外交事业进入崭新时期……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事件是什么?
(3)请举出材料中我国在“科技、法制建设”方面的成就各一个。
(4)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感悟?
读史解析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看法》
材料三:有学者说,一个国家的外交地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象征。“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地位和新中国外交地位最大的不同。
(1)中美何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分)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三件大事。(6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构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得到了怎样的成功运用?(2分)
(3)造成晚清“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