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大学生对某区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农村一些地方文化生活“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赌钱(打麻将、六合彩)”的现象普遍存在,算命、看风水等迷信活动十分突出,农村文化内容单薄,创新乏力,还停留在电视节目等几种简单的形式上,纺织剪纸、杂技花灯等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不升反降,电脑网络、数字电影等文化形式进入缓慢、推广困难,更难见到创新农村文化形式的新举措和新尝试。
材料二: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因地制宜促进涉农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差距,推动城乡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1)针对材料一中农村“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不升反降”现象反映的问题,用辩证否定观进行简要分析。(6分)
(2)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阐述材料二中推动农村文化发展措施的哲学依据。(8分)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维护食品安全,国家工商局不断加大对食品生产、销售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材料二:2009年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强调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材料三: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具体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两种模式。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
(1)依据材料填写下表
(2)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小张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技术员,月月有工资,年年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比爸爸高,但工作压力也很大;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村里土地种粮外,在农闲时还外出到一些私营和外资企业打工;舅舅和他人合办了一家装修公司,自己直接经营,去年一年扣除给国家缴纳的税金等费用后,有30万元的收入。运用有关经济常识知识回答:
(1)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坚持这一分配原则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除了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外,还有什么分配形式?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据统计,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2008年我国储蓄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7.69万亿元,同比增多2.3万亿元。居民户存款增加4.63万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达到3倍,储蓄率为28.8% ,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我国储蓄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2)除储蓄存款外,居民家庭投资理财还有那些方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有人认为,储蓄存款没有任何风险,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你是否赞成这一说法?为什么?
刘老师家离学校十余公里,上下班很不方便,因此想买一种交通工具——摩托车或电动车。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汽油价格由原来的2.8元/升,涨到了现在的4.3元/升,而且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而目前电的价格在0. 50元/度左右,据估算,每百公里摩托车耗油约2.2升,电动车耗电约6度。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几种商品中,哪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哪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为什么?
(2)你认为对刘老师来说购买摩托车和电动车那个更合算?为什么?。
2011年是辛亥革命首义100周年。武汉市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首义精神,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同学们纷纷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大家深深感受到首义精神的伟大,并积极展开讨论。
甲同学:对于武昌首义精神,我认为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敢于创造的精神,同时继承了楚文化勤劳勇敢精神、中国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
乙同学:武昌首义虽是100年前的事情,但我们今天讨论武昌首义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辛亥革命,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它的现实意义,使辛亥革命和武昌首义的精神继续为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培育和弘扬首义精神的必要性。
(2)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如何发展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