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甲、乙表示两块玻璃板,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块玻璃板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在甲、乙玻璃片下方的(   )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

(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  
(3)结论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植物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有人把等量的紫罗兰叶分别放在封闭的、大小相同的1号和2号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h(小时)后分别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检测,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增加量(mL)
1
紫罗兰

22
80
2
紫罗兰

22
-10

(1)该实验的变量是。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大小、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目的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条件下,紫罗兰光合作用更强。2号容器中,氧气不增反降的原因是在黄光条件下,紫罗兰

马路边、公园里、河水中到处都会见到废塑料袋和塑料瓶的踪影,它们破坏城市的景观、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系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另外,塑料袋、塑料瓶所含的增塑剂和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为探究塑料瓶所含的增塑剂和添加剂等有害物质对生物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1:用剪碎的塑料瓶制备塑料浸出液.
步骤2:取三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A、B、C,分别在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放入20粒大小和活力相同的小麦种子.
步骤3:每天向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适量和等量溶液为:A喷洒清水、B喷洒浓度为10%的塑料浸出液、C喷洒浓度为30%的塑料浸出液.
步骤4: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若B、C中萌发的种子数量明显比A中(选填“多”或“少”),说明塑料浸出液抑制种子的萌发.如果三个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未萌发,你认为缺少的环境条件是
(3)请你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谈淡将塑料袋、塑料瓶随垃圾扔掉或随地乱丢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人类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类污染的建议.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 mL、100 mL、200 mL、400 mL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该如何设置?

某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组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请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___组。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对照、实验组分别为第_ _组和___组。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度左右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可以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下面所示实验和下表数据: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一工。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是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作用。
(2)甲瓶中的浑浊程度,说明空气中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说明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较多。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进入了,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