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俄新社评论说:“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著名经济学家许善达认为,当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消费,而只有实现居民收入总量增长以及缩小收入差距,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观点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缩小基尼系数(即缩小收入差距)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③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④消费正取代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到: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材料中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

A.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就高所以就“幸福”,反之则“痛苦”
B.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结局是“幸福”;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结局是“痛苦”
C.消费类型影响人们的心理,钱货两清消费使人“幸福”,贷款消费使人“痛苦”
D.消费结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所以“幸福”,反之则“痛苦”

假设2011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X元。如果2012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5元,那么X应为:

A.27.25元   B.30元   C.32.25元   D.45元

商品交换经历了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的过程。这两种交换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

A.前一种交换方式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B.前一种交换方式的交换是偶然出现的
C.后一种交换方式可以实现买和卖的分离
D.后一种交换方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1年11月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这次会议以“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为主题,讨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议题。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仅会影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也会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和格局。这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②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我国必须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①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