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完成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 分析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 (3分)
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
(3)入门不顾( )(4)相委而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
,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
的孩子。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续资治通鉴·卷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雨骤至/待君久不至,已去 | B.帝怒形于色/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C.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 | D.刑以惩恶/岂得以喜怒专之? |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 史书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
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2)无论魏晋()翻译句子。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大道之行也》设想了一幅“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图景,展现了人们的美好生活状态,《桃花源记》中哪个句子也集中展现人们这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愿望?
文言文阅读。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殚其地之出()
③犯寒暑()④又安敢毒耶()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原句:蒋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邻: 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