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择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伛偻提携                        
(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3)无与为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之               
下列句子中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行者休于树
C.访士于襄阳司马徽 D.信义著于四海

下面语句的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念/无与为乐者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庭下/如积水空明

翻译下面句子。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光绪己卯,楼基坼 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 以考绩 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 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 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 亦加坚筑,以固吾圉 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坼(che):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 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茸。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使不坍塌的构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 yǔ):边境,边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国怀乡   

斯人,吾谁与归   

③加筑六丈有   

④皆视旧 有加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重修岳阳楼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

尝射 家圃(《卖油翁》)

C.及大有倾塌

已而 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为之驳岸 御水

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5)回答问题。

①从【乙】段哪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氏者,苻承祖 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 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 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 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 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与]A强与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②[具]A母具以语之    B各具情态   (《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②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 郑,过周而东。郑贾人 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郑伯之命,犒 以十二牛,宾 秦师而却之 ,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 匈奴,式 上书,愿输 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 瓦轻,芭蕉新折败荷 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 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果一般的花藕,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②濯清涟而不妖

妖:   

③宜乎众矣

宜:   

④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菊是   的象征;《咏菊》中,菊有   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文房四谱(节选)

◆苏易简

【笔】《墨薮》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取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妙。今之小学 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云: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 作挺 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色俱可爱。

【纸】《资暇》云: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松笺其来旧矣,元和之初,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砚】 或云: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文理,凿之五七里得一窟,自然 有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

【注释】①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②溲(sōu):调和。③挺:硬而直,这里指块状的墨。④自然:天然。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使         

(2)请将"其""也""之"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八九月收□B.□色俱可爱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

(3)请用六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

(4)请翻译《文房四谱》(节选)中有关【砚】的文段。

(5)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地一起成了享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

笔:   墨:   纸:   砚:   

(6)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墨""纸""砚"中任意一字的一联古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