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某同学做“测定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V。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 (选填“C”或“D”)端。
(2)电路连接完整后,当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际实验的有关记录与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压/V |
2.2 |
1.5 |
2.5 |
电流/A |
0.22 |
0.16 |
0.24 |
功率/W |
0.48 |
0.24 |
0.60 |
从表中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该同学注意到灯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暗,第三次比第一次更亮。你认为,根据他观察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他还注意到,实验记录也可以用来计算灯丝的电阻,完成的有关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压/V |
2.2 |
1.5 |
2.5 |
电流/A |
0.22 |
0.16 |
0.24 |
灯丝电阻/Ω |
10.0 |
9.38 |
10.4 |
这位同学有些纳闷:导体的电阻不是与电压、电流无关吗,怎么三次计算的灯丝电阻却不一样呢?请你对此作一种可能性的解释:
在一次郊游中,小明拾到一块颜色特别的石块,他想通过实验测出这块石块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小明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当右盘中加入20 g和5 g的砝码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游码,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始终如图乙所示.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测得石块的质量是24g.把石块用粗塑料绳栓好,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cm3,此石块的密度是g/cm3.
(3)请你观察图分析:运用上述实验操作,测量的密度值会(偏小或偏大).
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为鉴别这两种液体,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并最终得出了结论.
(l)通过方案甲的比较可知(a)图中装的是盐水,判断依据是:.
(2)通过方案乙的比较可知(d)图中装的是盐水,判断依据是:.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根据___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_N.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郊游中,小明拾到一块颜色特别的石块,他想通过实验测出这块石块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于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____g/cm3.
(3)分析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发现会导致测量的密度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
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 a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 b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17 c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_____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