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 |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
|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A.农业经济衰退 | B.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
| C.商品经济发展 | D.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
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 )
| A.夏商 | B.东周 | C.秦汉 | D.隋唐 |
桓公日:“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日:“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反映了当时( )
①社会分工更加细致②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政府强调规范社会秩序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