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 )
| A.征收所有余粮 | B.废除各种农业税 |
| C.允许商品买卖 | D.取消自由贸易 |
史家陈寅恪先生说:“(胡族)先称部(部落),后称户(编户);……羯称部,鲜卑称户;同为鲜卑,慕容称户,阿柴虏一支称部。”从“部”到“户”称呼的变化反映出这些少数民族
| A.跳跃式步人封建社会 | B.封建化进程完成 |
| C.逐步向封建文明过渡 | D.社会组织汉化 |
商人信奉“我生不有命在天”;周人则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德不失民,度不失事。”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是
| A.西周是个以民为本的政权 | B.科学发展打破了天命观念 |
| C.社会经济发展瓦解奴隶制 | D.夏商暴虐而亡的历史教训 |
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最大进步在于
| A.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 | 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
| C.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过程中 | D.突破官僚世家对选官的控制 |
韩非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法之内……”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 A.法律的权威性 | B.君主制定法律 |
| C.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 D.法律受制于君权 |
湖北省云梦县秦古墓出土的《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毒鱼鳖……”这表明秦统治者
| A.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 B.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
| C.已有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 D.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