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来自一个反科学的画家的作品。图中牛顿坐在时空之海中的一块岩石上,专心致志地用他的数学工具来定义物质世界的事实。这幅画起名《一个英雄式的牛顿》,但画家抗议说:“上帝不是一个数学图表!”

材料二  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艾萨克﹒牛顿的划时代的伟大工作主要就是在英国革命期间完成的。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副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与18世纪的“双元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交相辉映。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牛顿将“科学革命”推到了“它的高潮阶段”?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双元革命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艺复兴 经典力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试问: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失业人数
1400万
600万
300万
85万
300万

  
请回答:(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破坏程度最严重是哪两个国家?为什么? 
  (2)德国垄断资本家面对上述情况,做出了什么决定?试分析原因。
(3)美国罗斯福总统面临上述形势实施“新政”,请问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
材料二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同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由日本1940年背信弃义进攻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请回答:(1)材料一中苏联的对日政策对“二战”进程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相同之处?
(3)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看法?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藤文公上》
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况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 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