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小明与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 。
(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 下数小时。
(4)用清水漂洗经酒精脱色后的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酒,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 。
(5)滴加碘酒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 (遮光/未遮光)部分不变色, (遮光/未遮光)部分将变 色。
(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中有淀粉。 |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
D.光合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
入冬以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为探究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小琳作出“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影响”的假设,并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烧杯中装入清水,向内连续吹气3分钟,再分装等体积清水至3个玻璃瓶中;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叶上打出直径1cm的圆形叶片30片,各取10片浸没在3个玻璃瓶的清水中,并密封;
③将玻璃瓶分别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丙3个密闭玻璃罩中。
④甲装置不放卫生香,乙装置内点燃1枝卫生香,丙装置内点燃2枝卫生香,如图。
⑤打开台灯30分钟后,观察到甲、乙、丙装置内圆形叶浮起的数量依次为10片、4片和2片。
⑴步骤①,小琳往清水中吹气是为了让清水富含 (气体)。
⑵步骤④,用点燃的卫生香在密闭环境中造成烟雾,是为了模拟 天气,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
⑶步骤⑤,圆形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气体),使叶片浮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装置 (填“甲” 或“ 乙” 或“ 丙”)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⑷实验结果能否支持小琳的假设? 。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小琳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是为了避免 。
⑸雾霾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它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颗粒物会堵塞叶片表面的 ,从而阻碍气体进出叶片。为监测雾霾污染程度,最好采用 ________植物作为指示植物。
某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想探究一下“环境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三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为甲、乙、丙。
②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
③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平均分为三份,同时放入三个鱼缸中。
④将三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现象记录。
试分析回答:
(1)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中,作为对照组的是哪一个鱼缸? ;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2)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则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
(3)通过本实验,该同学还发现青蛙的发育和其它动物有不同之处,其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 要经过 才能成为幼蛙。
(4)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把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 组的幼蛙可能会很快死亡,原因是 。
(5)当青蛙发育成熟后,雄蛙会频频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雌蛙会应声而至,并与雄蛙进行抱对。在这里,雄蛙的叫声起到了 的作用。
某中学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在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1号、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_______(选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_______发育, 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_______→幼蛙→成蛙等阶段。
(2)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_______。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但缺少_________组。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______环境中。
(3)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_________作用,但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能保鲜,另一瓶则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肉汤的多少
C.细菌的有无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