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
C.此时无声胜有声 D.不胜枚举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
C.谨庠序之教 D.全国久蛰之人心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
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 D.鸡之畜(豚:小猪;彘:猪)

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送客湓浦口 B.转徙于江湖间
C.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D.无乃尔是过与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建陵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选自《史记·卫绾列传》)
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上左右饮左右: 侍卫 B.先帝赐臣剑六凡: 总共
C.至今乎独: 唯独 D.可少主相: 辅佐

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 ▲ )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为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家有名士

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觉懔然,心形俱 肃:恭敬
B. 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
C. 唯当 蚁封耳 就:留下
D. 时人 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曰:"何如我?"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⑥卿家痴叔死未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3.

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 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 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 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4.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5.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语文新高考博客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 给:供给,施与
B.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 民不 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 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 其家 籍:登记,没收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卖所在学田价输官/樊哙侧其盾

B.

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

C.

得珍宝如内藏半/长幼节,不可废也

D.

返汝耕桑/且行千里,谁不知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 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 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 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敢一毫越理犯 分:本分
B. 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 使得时则以势 之矣 劫:劫持
D. 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遗善 闾里传 焦仲卿母所遣
B. 其惧人 拒我也夫人 相与,俯仰一世
C. 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 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 终身 行斯言乎 自视也,亦若此也
3.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 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 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 《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⑵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⑶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5.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