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右图是某晴天的上午,张娟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据图回答:
(1)下午打开口袋时,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 较丰富,这是 作用的结果。
(2)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作用的结果。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的 (“导管”或“筛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瓶号 |
种子的数量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
实验结果 |
1 |
2粒 |
瓶子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25℃ |
萌发 |
2 |
2粒 |
无水25℃ |
未萌发 |
3 |
2粒 |
瓶子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0℃ |
未萌发 |
4 |
2粒 |
水淹没种子25℃ |
未萌发 |
(1)实验中,共构建了几组对照实验?_________
(2)如果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应该选择1号瓶和______号瓶作为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号瓶和3号瓶能否形成对照试验?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用1号瓶与2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5)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两组瓶子做对照实验。
(6)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7)如果在严格按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从方面寻找原因。
实验题
(1)上图是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方案,老师和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他有2处的设计不科学,请你指出是哪2处并说出理由(或修改方法):
第1处,理由(或修改方法)。
第2处,理由(或修改方法)。
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依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和你的实验经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现象记录:
A.白边(甲)现象:
B.遮光部分(乙)现象:未变蓝
C.未遮光部分(丙)现象:。
(2)实验中,甲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光合作用是在内进行的。
(3)实验中,乙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4)填空植物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 水————→有机物+氧气(储存能量)
叶绿体
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各种下10粒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花盆 |
光线情况 |
温度℃ |
水 |
甲 |
向阳处 |
20 |
湿润 |
乙 |
向阳处 |
20 |
干燥 |
(1)从上述实验可知,这位同学研究的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2)这个实验遵循了对照实验设计时的变量原则。
(每空2分,共10分)某组同学以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探究,实验设计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组 |
温度(℃) |
湿度 |
空气 |
种子数(粒) |
发芽率(%) |
A |
5 |
潮湿 |
充足 |
50 |
2 |
B |
26 |
潮湿 |
充足 |
50 |
98 |
C |
26 |
干燥 |
充足 |
5 |
0 |
D |
26 |
潮湿 |
? |
50 |
0 |
(1)请你指出该组同学在实验组C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__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
(3)用A.B两组作对照时,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适宜的条件下,B组也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实验D,请完善这组实验:空气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