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上午,在江苏南京文枢中学一考场外,一位名叫汪侠的83岁白发老翁十分惹人注目,原来他有数十年的“高考情结”,12次体验高考,见证55年高考变化,那么让老人如此心动的高考也因“文革”而一度中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 )
| 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 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 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 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 |
| 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
| 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 |
| D.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
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 )
| A.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 |
| B.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 |
| C.盐铁官营 |
| D.工商立国 |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
| A.青铜 | B.骨头 | C.铁 | D.钢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 材料 |
结论 |
|
| A |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 B |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
| C |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
| D |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