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 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材料三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并各用一句话作简要解释。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指出“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1787年美国宪法的具体规定,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
(3)结合材料中“革命”的不同含义,谈谈你对“革命”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5)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
(6)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建立经济特区 |
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 |
① |
②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是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表格中的空白部分应填写什么内容?(4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开发浦东的原因。(8分)并简述其意义。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技术上看,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6分)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材料三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针对材料二、三,同学甲、乙两人分析研究。
(2)对于材料二:甲同学说:古代农民太辛苦,可是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为什么? 乙同学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其组织答案。
①从经济结构上看:(2分)
②从 地 位 上 看:(2分)
③从国家政策上看:(2分)
(3)对于材料三:甲同学认为,人口膨胀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④请你以乙同学的身份对甲同学的分析进行评论。(4分)
⑤对于材料中垦殖和利用土地的做法,甲、乙同学经过热烈讨论,最终达到了共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甲、乙同学的讨论作出结论。(4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与斯大林单独会见时讨论了远东对日作战问题,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协议规定,欧战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些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罗斯福慨然承诺了苏联的条件。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评述美、苏在二战中就对日作战问题上的立场。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英法美三国革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英国模式”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英国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和美国对民主政治的“创新”和法国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表现。
(3)与欧美国家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目标方面增加了什么内容?孙中山为实现这一目的做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试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孙中山无法实现这一新增目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