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她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2)它的创办有何历史意义?
(3)举出历史上与北京大学有关的历史事件(两例)。
2014年2月8日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会晤。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约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阅兵仪式。回顾中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履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在中国古代史上,为了抗击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入侵,维护领土完整,清朝组织自卫反击战,此后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
(2)19世纪60年代(1861年),中国和俄国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同一年,太平洋彼岸有何大事发生?导致后面两国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3)二战期间,中苏两方曾经密切合作,哪份文件的签署使中苏正式成为反法西斯的盟友?1945年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是根据什么会议的决议执行的?
(4)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俄(苏)关系有哪些主要变化?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作为江湖海洋的重要交通工具,船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船的动力经历了从人力、风力向机械力发展的过程。在人力风力时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以史实说明。
(2)明清时期,我国造船业在达到顶峰后迅速下滑。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军水师还在使用木制帆船,与部分舰船已使用蒸汽动力的英国舰队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追赶西方“船坚炮利”,自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创办开始,我国进入了一个造船造炮的高峰时期。请举一例当时创办的造船企业。
(4)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舰船水平相当,但是北洋水师却全军覆灭。战争失败说明什么?
(5)材料中有三处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6)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我国船舶业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近代屈辱】
材料二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
【当代复兴】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
材料五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并说出材料三中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在这一条约中出现的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举一例即可)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国内各地也争相融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计10分)
材料一: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总书记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正式出台。“一带一路”是世界经济援助及合作领域一个里程碑,它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一带一路线路图》和《一带一路布局图》:
材料三:朱克江指出,盐城在“一带一路”宏大战略构想下,应发挥地处沿海中部、承启南北、贯通东西的地缘优势,加快构筑现代交通,建设亿吨大港,开启连通北京、上海、南京的高铁时代,形成公铁水空港全要素的现代大交通体系,实现“枢纽盐城,物流天下”,形成“东南西北”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大幅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打造沿海经济走廊和旅游走廊,使盐城“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更加凸显生态宜居特质,成为本地人自豪、投资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摘编自盐城新闻网
材料四:“一带一路”不能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甚至有所损害。原因就在于,各国传统文化,都不把贷出资金的所有者视作扶危济贫,而是视为趁火打劫的奸商,吸血鬼。即便是美国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天时地利,用的还是美国自已印的钞票,…视为“美元霸权”;最受益的日本和德国等,与其说感激美国,不如说是恨恨然…。前车可鉴,则中国一带一路之类想赚得感激,恐怕是作梦。
~某外媒评论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涵所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实际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总体趋势?
⑵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赵磊教授在《理解“一带一路”需避十个误区》中反映一些片面认识现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丝绸之路仅仅包括发展中国家”、“资源、能源合作是唯一主题”等说法,在认识上确有哪些片面性的问题?
⑶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盐城积极应对“一带一路”战略所做出的重大规划和举措。
⑷有外媒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经济渗透”的做法相提并论。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不同构想的战略目标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的角度,驳斥这一结论。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政治领域、学术论坛新闻跌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计8分)
材料一:1942年元旦,在美国白宫,罗斯福总统首先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紧接着,丘吉尔、苏联代表李维诺夫、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依次在宣言上签字。…1945年9月2日9时许,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中国作为…大战胜利者,与所有同盟国一起,将邪恶势力终结,为人类赢得持久和平…~《大公报》相关报道
材料二: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莫斯科红场阅兵。连日来,多国纷纷举行不同形式活动,庆祝这个伟大的胜利。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东京发表演讲时说,德国之所以能在战后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正是由于德国能正视历史。2015年5月8日,在德国东部边境小城莱布斯,德国总统高克向苏联红军墓敬献花圈,悼念二战中牺牲的苏联红军。2015年5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国会的党首辩论中,拒绝明确承认《波茨坦公告》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定性,声称他没有看过这部分内容,“无法做出评论”。近日以来,以美国历史学家亚力克西·杜登为代表的全球456名学者发出公开信,敦促安倍正视历史。
~摘编自环球时报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家宣言》签订的重大影响,并分析“邪恶势力终结”的主要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红场阅兵和多国纪念活动的警示意义。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反省态度上的差异,并谈谈日本如何才能与邻国重建互信、进而推动亚太地区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