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办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中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
请回答:
(1)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所用的和平方法分别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请回答与文化有关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房屋的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居
民叫什么?
(2)图3的北京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问一:请写出一位战国时期倡导“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理念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3)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举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4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答:
(2)在这次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哪一项?( )
A.奖励生产 | B.推行县制 | C.统一度量衡 | D.承认土地私有 |
(3)根据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答:
(4)通过对变法的学习,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你从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答: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传说时代的哪一人物的事迹?
答:
(2)根据图1,都江堰主要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答:
(3)图1体现了修建都江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都江堰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
(4)材料一和二的治水英雄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最值得我们纪念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2分)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
(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从中国古代这种现象中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考试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中原王朝开放、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使唐朝出现了开放活泼的文化新气象。大唐王朝以相当健康的心态接纳外部世界,并受到外部世界的尊敬。
请回答:
(1)根据所述,唐朝先进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2)完善此制度有的关键人物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4)请说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
(5)请说出唐朝时为发展民族关系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
(6)请说出唐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