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右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
| A.开埠通商、入超 |
|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
|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
| D.鸦片走私、出超 |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
k从“数量的满足” 到“质量的呼唤和走向理性消费”, 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从追求生活质量消费走向追求生命质量消费的转化。这主要说明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
|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
| 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
|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
|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