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
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 |
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
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
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发表广播演讲:“我们在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的同情,但总是不能仅仅为了它不顾一切的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这里的“小国”指( )
A.荷兰 | B.奥地利 |
C.波兰 | D.捷克斯洛伐克 |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这“三股势力”的典型代表分别对应的是( )
A.苏联、日本、德国 | B.中国、德国、日本 |
C.中国、美国、德国 | D.苏联、美国、日本 |
“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当时群众的迫切需要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 B.和平与土地 |
C.实现社会主义 | D.推翻沙皇统治 |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
历史学家屈维廉在其历史著作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 )
A.1688年光荣革命 | B.1832年议会改革 |
C.工业革命的开始 | D.责任内阁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