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分)小明上网阅读时得知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小明很感兴趣,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制取氨气。小明将A与E连接,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气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刚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组同学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设想是:先称量反应物CuO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小组每位同学从所提供的仪器中选择并组装了一套用于本实验的装置,其中简单、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
A.acdbbeecd B.aeebbcdee C.aeebbeecd D.abbeecd
②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CuO未完全起反应
B.CuO不干燥
C.氢氧化钠固体不干燥
D.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E.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③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质量达到目的。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四瓶长期存放且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四种溶液?
【进行实验】组长楠楠同学的实验如图所示:
【表达与交流】楠楠同学取少量A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楠楠同学由此得出结论:A是碳酸钠溶液。
萍萍同学不同意楠楠的观点,她的理由是(1)。
经过交流,两人一起制订了新的实验方案:另取少量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2)溶液,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3),
过滤后,取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证明了楠楠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时确定了A。
两位同学取B、C、D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两位同学最终区分出了四种溶液。请将B、C、D三瓶溶液中
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上(4)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楠楠和萍萍两位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长处是
(5)。(写一点即可)
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
(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小明把过量锌粒加入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的速度逐渐加快,一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产生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先随之升高,最后下降到室温。于是,小明设计实验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测得实验数据如下:某金属与同体积盐酸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表
盐酸溶液浓度 |
反应开始时酸 溶液的温度 |
反应开始到2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 |
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体积 |
5% |
20℃ |
10 mL |
60 mL |
10% |
20℃ |
19 mL |
118 mL |
15% |
20℃ |
28 mL |
175 mL |
5% |
35℃ |
28 mL |
60 mL |
10% |
35℃ |
72 mL |
118 mL |
15% |
35℃ |
103 mL |
175 mL |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影响金属和酸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有、。
(2)可以通过比较实验数据来确定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3)过量锌粒加入盐酸中,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而不是逐渐减慢。请分析原因。。
小明家有包开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小明为此开展了探究,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
①
↑
②
③
↓
④
↓
⑤
受热不分解,
、
都能溶与水。
【假设猜想】
假设一: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
;
假设二: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
假设三: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
【实验方案】
可选药品:①
溶液 ②
溶液 ③
溶液 ④稀盐酸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操作一: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过量的(填药品编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操作二: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 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观察。 |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现 |
假设一成立 |
假设二成立 |
||
假设三成立 |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
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
分解速率的因素。
(1) 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2)MnO2催化
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温度 |
催化剂 |
浓度 |
甲组实验Ⅰ |
探究对
分解速率的影响 |
25℃ |
二氧化锰 |
10 2% |
甲组实验Ⅱ |
25℃ |
二氧化锰 |
10 5% |
(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
①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
分解速率;
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
分解影响因素的 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
在(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乙组提出可以用
固体与硫酸溶液反应制
(已知还生成另一种物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