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 C.三公九卿制 | D.三省六部制 |
北魏统治者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这实际上就是()
A.俸禄制的雏形 | B.租调制的雏形 |
C.均田制的雏形 | D.迁都洛阳的先声 |
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
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 |
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 |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