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四种常见的元素。已知:W基态原子有7个轨道填充了电子;Y与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但Y的原子半径比Z小;ZY2和Y3都具有漂白性,它们分子的空间构型都是V型;X的合金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X分别与Y、Z形成化合物甲、乙,在甲、乙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2.4%和63.64%;丙是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在溶液中反应1个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
(1)W基态原子的最外层(价层)的电子排布式为                          ;X3+最外层电子数为             ;Y、Z、W三种单质与Y、W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四种物质的熔点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填化学式)
(2)写出在溶液中,丙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检验ZY2的方法是(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4)高温下甲与W单质剧烈反应。在25℃、101kPa下测得每转移3mol e-放热416.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为:2I-+2Fe3+2Fe2++I2(水溶液)。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    。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    移动(填“向右”“向左”或“不”)。

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上图表示NO2的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衡速率v=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O)=2v(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下列可以证明H2(g)+I2(g)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含量w(HI)=w(I2)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
(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ol·L-1 H2SO4溶液/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    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