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食品发生霉变的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霉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用品:滴管、自来水、纸盘、透明塑料袋、未加防腐剂的新鲜面包等。
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甲组的实验设计方案,你分析他们小组可能要提出什么探究性问题?
(2)根据生活经验,请你推测甲组实验中最先长出霉菌的是        (填序号)。
(3)该小组同学原本要利用乙组实验来探究常温下水分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但在实验设计时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们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4)通过探究活动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你认为霉菌的生活需要哪些条件?
(5)为了防止家中食品发生霉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
| 实验步骤 | 
   A缸 | 
   B缸 | 
  
| ① | 
   1000mL池塘水 | 
   1000mL池塘水 | 
  
| ② |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5只 | 
  |
| ③ |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 
  |
| ④ |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 
  
| ⑤ |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为了。
 (2)本实验的变量是。
 (3)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①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的发育时间快,说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有作用。
 ②如果,说明。
 ③如果,说明。
某个同学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选取甲,乙,丙三条相同的鲫鱼,放于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只用纱布捆扎甲的胸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操作步骤之二是只用纱布捆扎乙的尾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丙不作处理。请问:
 ⑴上述探究设计包括组对照实验。
 ⑵甲和丙,乙和丙的实验变量分别是和
 ⑶探究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了实验结果,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鱼在游泳时,靠鳍保持平衡,靠鳍保持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如下图所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2)通常情况下,使用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你认为[1]是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2]是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下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做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血液 | B.肺泡 | C.细胞 | D.气管 | 
(4)在呼吸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气体就被;当和舒张,胸廓变小时,气体就被呼出。
紫背天葵是一种保健型蔬菜,菜农常采用扦插的方式对其进行繁殖。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不同,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将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还是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实验变量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实验步骤:
 ①准备20枝生长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保留两个节的茎段。
 ②将以上准备的茎段分成均等的两份,分别标上标签A与B。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
 ③将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沙性土壤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4)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看哪组先长出新叶,作好记录。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斜向切口组先于水平切口组长出新叶,则斜向切口的茎段容易成活。
 ②如果水平切口组先于斜向切口组长出新叶,则水平切口的茎段容易成活。
 ③如果水平切口组和斜向切口组同时长出新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