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试着复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2000多年前他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你认为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3)结合材料二,谈谈孔子在教育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请列举一例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名言。
(4)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 :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设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这些人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四,商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简要说明中国在外交领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并说出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外交上基本符合和平共处原则的三件大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