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请回答:
(l)图片上的是什么军队在做什么?
(2)他们出兵的目的是什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自古以来,我国各朝代都注重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维护国家的统一。
材料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1)“扫六合”实现统一在哪年?秦王统一后如何管辖边疆的?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西汉、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清朝前期分别设立哪些机构加强对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的管辖?
(二)近代以来祖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
材料三 战争打响后,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860年初,沙皇政府决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3)19世纪,俄国最终“谋取”到什么“最大利益”使我国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列强割走的最早的领土是什么地方?
材料四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4)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新中国为完成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什么方针?同时为解决台湾问题给我们带来希望和信心的是哪两件大事?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妥协与和平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中正(1931.8) |
![]() |
材料一 |
材料二:张伯伦宣称带来了和平 |
(1)阅读材料一,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什么后果?材料二中张伯伦挥舞着的是什么文件?它的签订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步骤二:抗争与和平
![]() |
![]() |
材料三:中国战场 |
材料四:欧洲战场 |
(2)读材料三写出中国战场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抗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材料四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起到什么作用?
步骤三:合作与和平
材料五:……(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3)二战后,欧洲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材料五中“再也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采取这一方式对欧洲各国发展有何意义?
(4)基于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至少两点,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作出过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
材料二: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奥巴马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四: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人民日报评论
(1)材料一中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作出的重要尝试指的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却一枝独秀,由此,苏联形成了什么经济模式?
(2)举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史实一例。写出美国这次改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核心内容。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具体表现是什么?
(4)改革也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经济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民族危机的困扰……”试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5)综上所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的前提。孙中山为谋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从而引导我们革命成功,取得民族独立的?
(2)实现民主需要法律保障。写出中华民国建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民主实现分别在1912年、1954年颁布的法律文献。
(3)国家富强更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哪一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为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新时期,为“中国梦”的实现,在生活学习中你打算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转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新航路开辟也引起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亚非拉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导致贩卖黑奴的兴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亿的精壮人口。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评论材料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