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和“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判断自己所处位置采用的方法可能分别是( )
A.指南针和卫星导航 | B.北斗星和罗盘针 |
C.牵星术和电磁波 | D.牵星术和卫星导航 |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
1850年 |
1887年 |
1914年 |
1936年 |
1949年 |
||||
人口数(千人) |
414699 |
377636 |
455243 |
510789 |
541670 |
||||
人均收入(元) |
43.8 |
35.9 |
41.22 |
50.51 |
34.98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B.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