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两个点电荷Q1、Q2的电量分别为-9×10-10C和+4×10-10C,都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他们之间的距离是r=2m,(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1)求 Q1、Q2连线中点的场强;
(2)若放入第三个电荷Q3,要使Q3平衡,应将它放在什么位置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AB、CD与竖直光滑圆弧BC相切于B、C点,两斜面的倾角θ=37°,圆弧BC半径R=2m。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从斜面AB上的P点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经圆弧BC冲上斜面CD。已知P点与斜面底端B间的距离L1=6m,滑块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g=10m/s2。求:
(1)小滑块第1次经过圆弧最低点E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小滑块第1次滑上斜面CD时能够到达的最远点Q(图中未标出)距C点的距离;
(3)小滑块从静止开始下滑到第次到达B点的过程中在斜面AB上运动通过的总路程。
如图所示,半径为r1的圆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半径为r2的金属圆环右侧开口处与右侧电路相连,已知圆环电阻为R,电阻R1= R2= R3=R,电容器的电容为C,圆环圆心O与磁场圆心重合。一金属棒MN与金属环接触良好,不计棒与导线的电阻,电键S1处于闭合状态、电键S2处于断开状态。
(1)若棒MN以速度v0沿环向右匀速滑动,求棒滑过圆环直径的瞬间产生的电动势和流过R1的电流。
(2)撤去棒MN后,闭合电键S2,调节磁场,使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率,
为常数,求电路稳定时电阻R3在t0时间内产生的焦耳热;
(3)在(2)问情形下,求断开电键S1后流过电阻R2的电量。
从1907年起,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开始以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他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某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
,作出
---
的图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测出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图中频率
、
、遏止电压
、
及电子的电荷量
均为已知,求:
①普朗克常量h;
②该金属的截止频率。
某学习小组利用大食拉油圆桶(去掉上半部)、小石子A来测定水的折射率,如图所示。当桶内没有水时,从某点B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C;当桶内水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BC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小石子A,A在圆桶的底面直径CD上。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直径CD=16.00cm,桶高DE=12.00cm,距离AC=3.50cm。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水的折射率n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
某地强风速v=10m/s,空气的密度。若通过截面积S=400m2的风能全部用于使风力发电机转动,且风能的20%转化为电能,则通过这个截面的风的发电功率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