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
|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
|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
|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
|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
|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
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的影响程度不同 | B.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 |
| C.地理环境不同 | 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纸、电影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
| A.及时传播时事信息 | B.高度互动,信息反馈及时 |
| C.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 D.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
| A.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进行排挤和打击 |
|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
| C.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
| D.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