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典型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特点。
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灾频繁的原因。
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
图是“某地区合理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当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理由是________
A.东风 | B.西风 | C.南风 | D.北风 |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需要一片新的居住用地,①~④中最合理的地区是________。
该市欲在O、P两地规划建设自来水厂和化工厂,合理的布局方案是:
O地建设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P地建设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左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右图)
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有些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省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分析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读东南亚示意图。泰国是世界上出口稻米最多的国家,湄南河平面是泰国稻米主要产区,试分析其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自然区位因素?
该图A、B、C是美国商品谷物分布区。读图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东南亚的季风水田农业,完成下表。
气候类型 |
产品主要用途 |
科技水平 |
经营方式 |
|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
商品农业 |
家庭农场,规模大 |
||
东南亚季风水田农业 |
热带季风气候 |
依靠传统经验 |
材料: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读城市化过程示意图,结合材料,判断我国城市化所处的阶段,说明这一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温总理报告中指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等级体系”。合理城镇等级体系要求,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距离、服务范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